-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4:07 点击次数:69
4S店里,销售急吼吼地往店里拽客:“哥,飞度直降2万,今天订车再送保养!” 曾经满大街跑的“平民超跑”,如今月销仅444台,连新能源车充电桩销量的零头都比不上。
广州一家广汽本田4S店的维修车间,王师傅放下手中的飞度维修单,叹了口气。这台刚过保修期的小车,后轮异常磨损得像锯齿,冷启动时发动机发出刺耳的异响。
“换两条胎3800元,这价钱都够买半台五菱MINI了。”车主小张气得直拍大腿,“早知道还不如骑共享单车!”
十年前,王师傅刚入行时,店里每天至少交付五台崭新飞度。年轻情侣、刚拿驾照的大学生、小本经营的店主挤在展厅里,只为早点开走那台魔术空间的小车。
如今,展车区的飞度落了一层薄灰,销售们都围在新上市的纯电极湃旁。曾经年销10万台的“神车”,今年5月全国只卖出444台,同比暴跌72.42%。
01 销量崩盘,神车沦为市场弃儿
飞度在本田家族的地位曾经堪比大众的高尔夫,承载着品牌灵魂。 然而2023年全年销量仅5.5万台,比鼎盛时期腰斩。进入2025年,情况更加惨不忍睹。
今年1月,飞度销量跌至339台;2月略回升到398台;3月590台;4月555台;5月再度下滑至444台。 在广汽本田的销量占比中,飞度已萎缩到不足2%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更残酷的是横向对比。在5-10万元燃油车销量榜上,飞度5月仅排第14名,与榜首逸动的13304辆差距天壤之别。 曾经的同级标杆,如今连榜单前列都挤不进去。
二手车市场同样惨淡。三年前飞度还能保持70%的残值率,如今直接腰斩。车贩子们见了飞度直摇头:“这老古董收回来都砸手里!”
本田4S店的日子也不好过。主流合资品牌库存预警指数高达60.8%,远超50%的荣枯线,现金流紧张成为常态。 卖飞度,已经成了一项亏本买卖。
02 价格战下,日系底裤被扒光
当比亚迪海豚在2024年初将价格降至9.98万,业内普遍认为这成了压垮飞度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一个是纯电,一个是纯油,看似不直接竞争,但在9万级两厢车市场,消费者用钱包投了票。
海豚在动力、空间、配置和能耗上的全面超越,让飞度相形见绌。而长安启源、比亚迪秦等A级新能源车杀入7万区间,更是挤压了飞度最后的生存空间。
面对冲击,飞度不得不大幅降价。2025款潮享版从10万+直降到8.28万,终端优惠甚至高达8.6折。
但消费者依然不买账——隔壁比亚迪海鸥顶配才8万,带L2自动驾驶还能外放电。
本田的困境是整个日系阵营的缩影。2024年上半年,丰田销量环比下滑17%,本田暴跌21.5%,日产减少7.6%。曾经月销过万的雅阁,起售价已跌至13.48万,销量却再难突破1.5万台。
降价潮褪去后,合资品牌的“底裤”被扒得一干二净。飞度官方指导价本就是“赔本赚吆喝”,如今打折促销更是让经销商苦不堪言。
03 质量滑坡,神车光环褪色
“省油是真省,但修车账单看得肉疼。”一位飞度老车主在论坛上吐露心声。 曾经的耐用口碑,如今在质量问题面前土崩瓦解。
后轮异常磨损成为通病。有车主反映刚跑3万公里,轮胎就磨得跟锯齿似的,4S店却甩锅“驾驶习惯有问题”。
换两条原厂胎要价3800元,堪比豪华品牌。
冷启动异响、变速箱漏油等故障频发,连本田最引以为傲的发动机都开始掉链子。 更让年轻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飞度低配连倒车影像都没有,倒车时容易发生事故。
内饰品质成为另一槽点。飞度的塑料感十足,有车主毒舌评价:“摸着内饰,感觉比我家马桶刷还廉价!” 在智能座舱当道的今天,飞度的车厢还停留在十年前的设计水平。
4S店的促销套路也伤了消费者感情。所谓“0首付”购车,实则捆绑高价装潢和保养套餐。
有宝妈算完账才发现:“说好6880开走,最后多掏2万冤枉钱,这不是明摆着割韭菜吗?”
04 残存的情怀,撑不起未来
飞度并非全无拥趸。在改装圈,仍有死忠粉为信仰充值。一位网名“秋名山阿龙”的玩家,往飞度身上砸了70万改装费,换上K24引擎、全碳车身,炸街时连超跑都得吃灰。
开了十年的老车主也念旧:“油耗5.8L,平时拉货能塞三台洗衣机,皮实耐造,新能源车根本比不了!” 对他们而言,飞度代表的是一种简单可靠的用车哲学。
但95后消费者不再买账。职场新人西西吐槽:“胎噪大得跟开拖拉机似的,听音乐得把音量拉满!销售还美其名曰‘本田祖传交响乐’,我看就是噪音污染!”
年轻一代的购车需求已发生根本转变。80%的95后首选带大屏、能自拍、有智能驾驶的电车。 飞度的机械素质再优秀,也无法填补智能体验的空白。
当本田还在死守燃油车阵地,迟迟推出混动版时,比亚迪、吉利已抢占新能源高地。飞度的混动版定价12万,网友直言:“加点钱都能上秦PLUS DM-i了,配置高还能上绿牌!”
05 理想对照,燃油车的明天已至
当飞度在生死线上挣扎时,理想汽车在2025年6月宣布完成深度组织架构调整。原“研发与供应群组”与“销售与服务群组”整合为 “智能汽车群组”,由联合创始人马东辉挂帅。
理想2024年销量达50.05万辆,2025年目标70万辆。在内部沟通会上,李想直言:“迈入千亿规模后,组织能力的升级已成为理想汽车下一个阶段的核心命题。”
理想选择增程和高压纯电两条路线并行,计划推出高压纯电Whale平台和Shark平台的多款产品。他们预判到2030年,充电10分钟续航300-500公里的超快充技术将全面普及,让充电体验接近加油。
在战略层面,理想认为“智能电动车竞争的终局是数据和芯片的竞争”。到2030年,Level 4自动驾驶将成为智能电动车的标配,用户不会选购一辆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车。
理想还正式将出海作为2025年核心战略。2023年通过平行出口在海外销售了3万多辆车。 避开直营模式选择经销商模式,以降低渠道成本。
飞度与理想汽车发展策略对比
汽修店老师傅们仍在怀念飞度的黄金年代。
那些改装了进排气的GK5在深夜街头呼啸而过,引擎轰鸣声里满载着年轻人的梦想。但如今4S店的展台上,连销售都懒得擦拭飞度车身的灰尘。
当理想汽车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,当比亚迪海豚横扫两厢车市场,本田工程师还在为飞度后轮异常磨损的设计缺陷争论不休。
飞度降到3万或许真能吸引一波怀旧党抄底,但就算白送,也改变不了后视镜里那个电动车时代加速逼近的现实。
内燃机的黄昏已经降临,再便宜的飞度,也追不回被智能电动车加速带走的时代。